close

上周LG杯決賽中慘遭孔杰零封,尷尬成就世界棋賽“八連亞”,讓“李昌鎬老矣”之說再次沉浮於世。歲月的確不饒人,但天分不懼蹉跎,“八連亞”的輝煌足以證明李昌鎬是這五年來打進世界大賽決賽次數最多、世界棋壇競技狀態最好的棋手。就像馬曉春曾說“李昌鎬是上帝派來下圍棋的”,他的棋感與生俱來,他的棋風正在完善,他的生活也守得雲開……走下神龕,“石佛”才剛上路。

改變棋風 自我救贖
“八連亞”始于2006年三星杯決賽。之前,戰無不勝地取得17個世界冠軍,而後,是八番闖入決賽的鎩羽而歸。然而,李昌鎬的粉絲們對這一現象有不同的見解:李昌鎬職業生涯的分水嶺是2004年,那時他開始改變棋風。

眾所周知,李昌鎬以後半盤的精確征服天下,據說他全盛時期對官子的把握到了1/24目的境地。然而2004年,韓國棋院在對其國內前5個月內 29戰的統計後發現,其中中盤見分曉的有18局,曾是他專利的“半目勝”卻消失了。2005年韓國王中王戰奪冠後,李昌鎬首次公開承認:“以前我確實有避戰傾向,現在倒感覺戰鬥有趣了。”言外之意,“石佛”喜歡上了通過中盤絞殺獲勝的贏棋方式。

“八連亞”後,有人嘲笑大李變化棋風是“改良改良,越改越涼”,但我們卻嗅到了智者的未雨綢繆。歲月不饒人,最瞭解自己身體狀況的肯定是自己,所以李昌鎬開始嘗試前半盤“暴力”一點。

正是因為棋風上的蛻變,才有了現在的李昌鎬,或許在如此大膽嘗試後,會涅槃重生。俄羅斯文學大師契訶夫說,對自己不滿足,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徵。

走下神壇 多了人味
同樣是2004年,雲南大理湖畔,望著那一湖碧波,李昌鎬心生漣漪,他告訴記者:“我不想真的變成‘石佛’,希望自己能更活潑一些,當然這個過程應該是自然而然的。”

幾年過去,我們果然看到了從黑白世界走出來的李昌鎬。棋盤上,從來如“佛”般入定的他,終於能讓人從臉上讀懂輸的懊喪和贏的快樂,偶爾,他還會在投子前躲到洗手間,用冷水拍臉;棋盤外,他依然迷戀金庸武俠小說,讓奇思妙想在書裡得到釋放,他還喜歡上了開車、打網球,甚至曾親自到現場為莎拉波娃加油。他多了人情味,常常給那些照顧他的辦事人員送些小禮物……

更讓韓國棋迷激動的是,李昌鎬終於動了“凡心”,找到自己的另一半。如今,在世界大賽間隙,二人浪漫地並肩漫步,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。懂棋更懂棋手的記者女友正在為“石佛”一點點地搬掉心頭的重石。

或許“人間煙火”確實分散了李昌鎬的精力,但想想李世石結婚生子後的神勇,打開心結的大李說不定也能在黑白世界裡領悟到別樣的色彩,重回巔峰也未可知。

八亞戰績 無人可敵

回頭再說說遭人詬病的“八連亞”。李昌鎬連續五年未曾在世界大賽中封王,但想想除了李昌鎬,五年連進八項世界大賽決賽,卻也再無第二人,這是怎樣的實力和穩定?

2006年以來,李昌鎬連續四年高居世界比賽勝局榜排名前三,2006179敗、排名第一,2007105敗、排名第三,2008 154敗、排名第二,2009159敗、排名第二。四年來,在世界大賽中勝局排名始終在前五名的,只有李昌鎬、李世石、古力、樸永訓四人,勝局數綜合排名,大李高居榜首。

這也難怪,幾乎每次大賽之後,他的對手都會說:“李昌鎬仍是世界最強手,我並沒有超越他。”古力這麼說,李世石這麼說,剛贏了大李的孔杰也這麼說。在他們眼中,李昌鎬還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,每年能成功翻越的不過一兩人。

幾年間,大李確實老了,他的成名絕技“化骨綿掌”威力大減,他新練就的“屠龍刀”尚未爐火純青。但其內功還在,而且倘若哪天“石佛”醍醐灌頂,正在步入不惑之年的李昌鎬將變得更可怕。或許,他才剛剛上路。

吳清源二世?石佛差得遠
曾有人說,20世紀有兩位天才棋手,各以其彪炳顯赫的戰績名垂史冊,世紀初是吳清源,世紀末是李昌鎬。當然,這一百年來,自然還有其他杰出棋手出現,但他們的些微光芒與他二人相比,猶如夜空中的星星之於月亮,盡為所掩。

想當年,木穀實、藤澤朋齋、橋本宇太郎、阪田榮男等也是一代天驕,如果沒有吳清源,他們也將名垂千古,然而,“身穿藏青底白碎花紋的筒袖和服,手指修長,脖頸白皙,使人感到他具有高貴少女的睿智和哀愁”(川端康成語)的吳清源出現後,從此20年血雨腥風十番棋,他將強大的對手們一一降格。在吳之後,唯李昌鎬獨領風騷。從1992年那個稚嫩的16歲少年問鼎東洋證券杯以來,十餘年如白駒過隙,大李的成績依然斐然,只是這五年來,他的王座正在慢慢瓦解。

究其原因,是二者天分不同。吳大師的棋風充滿靈氣,如天馬行空無拘無束,初出道就以“星·三三·天元”震驚棋界。其“新佈局”、“雪崩”定式都開創了現代圍棋理論的先河,他是給別人“出題”的;而原來下“老棋”的李昌鎬只是個“做題”的,對手前半盤儘管出招,自己後半盤再一一化解。二者境界立見高低。

所以說,吳清源是一代宗師,而李昌鎬還在路上,這條路還能走多遠,還看天才如何轉型。

人在棋在
范曾先生的畫中,常常見到,一棵大樹,一老一少,紋枰手談。那白髮蒼蒼的耄耋老者,運籌帷幄,讓人感到圍棋的深奧古樸和博大精深,而那稚齒小童一心求勝,撒豆成兵,又讓人聯想到黑白勝負的心無旁騖和不拘一格。旁人看來這幅畫,或許會感慨人生總有缺憾,年輕時,他聰穎,但幼稚,年老時,他成熟,卻少了銳氣。

但是,當李昌鎬石破天驚地出現後,我們突然發現主人公若換作他,這幅畫“和諧”了,因為坐在棋盤兩邊的人,都是一個人——這個世界棋壇的天才。

那時,李昌鎬更像是畫中小童,很早就被人稱為“少年姜太公”,16歲的他擁有年輕人超乎尋常的計算能力,卻也懷著60歲老人的沉穩和耐心,往往能不戰而屈人之兵,在棋盤之上行雲流水,雲卷雲舒。而此時,歲月把李昌鎬歷練為畫中老者,精力定不如前,勤奮也無濟於事,不如童心未泯、向16歲新銳學起 “暴力”圍棋,一劍封喉、絕殺對手的滋味也挺爽。

這就是李昌鎬的“前世今生”。雖然現在“擰巴”著,但他的棋還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